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
过度理由效应

在一个大杂院中,一群小孩子做着自己最喜欢的游戏,他们互相追逐、打闹。孩子们的喧哗声害苦了上夜班的邻居。虽然屡次干涉也全然不起作用,孩子们很快就在游戏的兴奋中把吵闹影响别人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。邻居只好向朋友求助。朋友来到吵闹着的孩子们的面前,告诉他们,谁的叫声最大谁就可以得到比别人多的钱。于是,孩子们放开了嗓门大叫着。最后,他们有些得到了5角,有些得到了3角,有些只得到几分。第二天,孩子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钱,又开始拼命地大喊大叫,可是,无论他们如何喊天喧地,都没有得到一分钱。孩子们觉得自己遭到了“不平等待遇”,费劲喊了半天都没人给钱,感到很失望,于是,都不愿意再喊叫了。邻居的朋友终于帮他找到了“制止”孩子喧闹的办法。


    这位朋友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?其实,他是巧妙地利用了“过度理由效应”,将小孩子们对喊闹本身的兴趣转到了对金钱的兴趣上。而孩子们一旦得不到金钱,对喊叫也就失去了兴趣。心理学家认为,人们的一种行为本来有充分的内在理由,如兴趣支持,但是,如果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更具吸引力的刺激,比如说金钱,那么,人们就会用更具吸引力的外部刺激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理由,而本来具有的内部理由就会被减少或者放弃。


    如果你是一位“职场新鲜人”,忽然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热情大减,那就应该分析一下,是不是不理想的待遇吞噬了自己的热情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,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金钱控制了。如果你是一位母亲,切不可在孩子取得成绩时,一味地给予物质奖赏,也许那样,会适得其反。毕竟金钱是一把双刃剑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