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
秋季预防疾病小常识

 秋季预防中风首先要清楚中风征兆,出现以下现象应引起警惕:突然昏眩,眼前突然昏黑一片,数秒后便可恢复,这是中风最早的警报信号;视物模糊,视野缺损,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,这表示脑血管已严重狭窄。

 1.晚秋时节易患中风,须多加防范   


  中风是秋季的多发病,患有商血压、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朋友,秋季一定要当心脑中风。中风俗称“偏瘫”,是一类疾病的统称。这类疾病发病急骤,以突然间昏倒在地、不省人事,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、语言不利、半身不遂等为特征。   

  此外,中风者常常突然发生剧烈头痛,并伴呕吐,甚至短时间神志不清,此时应及时检查。因为很可能已发生脑血管破裂而出血。有的中风者突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,但自我认知仍然良好,意识也清醒。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会恢复正常。还有的表现为频频打呵欠,一般发生在中风前5—10天内,此时脑动脉硬化渐渐加重,管腔愈来愈窄,应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2.秋季窖易肠道干涩,当心便秘   秋季气候干燥,燥伤津液,肠道干涩,从而易引起便秘。  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,排便时间延长或粪质坚燥、欲便不得、艰涩不畅的病症。它并非大病,若治疗得当或生活调摄适宜,一般容易痊愈。但若治疗不当,滥用泻药,虽可取效于一时,久则反而会加重病情。便秘重者,可引起腹疼纳呆、恶心呕吐、烦躁失眠,并易引起痔疮、肛裂、便血等病;由于排便困难而过度努挣,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,甚至有诱发脑溢血、心肌梗死的危险。因此,秋季一定不要忽略了便秘的预防和治疗。   


  3.秋冬大雾杀人刀。出门小心多预防   常言道:“秋冬毒雾杀人刀。”秋日清晨醒来,窗外薄雾朦胧,看上去非常美丽。不过诱人的秋雾并不“纯洁”,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危害人的健康。   

  科学研究表明,云雾的组成除水分和其他一些不具有自立运动的微生物外,主要是傅氏病原体。该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阻碍血液循环,消耗人体营养,造成机体内损;产生机械性牵拉,损伤组织器官,导致发热和产生炎症;束缚、阻碍血液正常循环,导致心血管病发生。   

  因此,秋季遇到大雾天气,出门时要戴好口罩,防止毒雾由鼻、口侵入肺部,外出回归后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。有晨练习惯的人,遇大雾时,不宜外出活动,可选择在室内活动,以避免毒雾伤害。雾天注意身体的感受和反应,倘有不适,应及时治疗。   

  4.秋季防面瘫   


  有人说,秋季的风是“邪风”、“贼风”,稍不留意就将人的面部吹得嘴歪眼斜的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面瘫”。医学上所谓的“面瘫”,即面神经麻痹,它可以发生子任何年龄,以青中年居多,男性略多于女性。我国中医学则认为是风邪入络所致,是一种最轻型中风。   


  面瘫的临床表现很典型,即病人的面部不对称,在笑时患侧唇沟变浅,口角向健康侧歪斜,不能鼓腮帮子,不会吹口哨,无法吹灭生日蛋糕上的蜡烛;人中歪向健康侧;吃东西时食物常塞在牙齿和腮帮子中间;漱口时,水从患侧口角流出来;此外.患侧的眼睛变得比健康侧大,额纹变浅或消失,闭眼无力,常常流眼泪。   


  面瘫轻型者一般在1个月内恢复功能;中型者3个月至半年恢复;重型者不易恢复,往往并发有面肌痉挛。   

  5.多病之秋,多饮少富   


  秋季是个“多病”的时节,气温变化较大,空气干燥,、过敏原也比较多,“肃杀芝气”易侵入机体,可引发多种疾病。   

  秋季是个易过敏的季节,极易侵犯—些过敏体质的人,常引发哮喘。秋季还容易发生秋燥,秋燥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痛、流泪、咽干、鼻塞、咳嗽、胃痛、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。秋季饮食要有规律才能避免秋燥,秋季饮食要以清淡为主,少喝甜味饮料,少吃过油、过甜、过辣、过咸的东西。秋季常常会发生便秘,为预防便秘要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、矿物质的东西。秋季饮食宜偏寒凉,如梨、银耳、豆腐、芝麻、黑豆、百合等,少食温热食品如羊肉、狗肉、虾、韭菜等。   

  另外,自我保健是预防秋季病症的关键,平时衣、食、住、行要合乎健康要求,注意锻炼身体,以增强体质,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。积极防治慢性疾病,做到“无病可发”。
返回列表